新闻中心news

有人“出售”空闲时间 闲置物品买卖平台上物品包罗明博体育万象

2023-04-04 08:19:58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闲置不用的小家电,不会再读的书,孩子没穿几次几乎全新的衣服……这些闲置物品,你会将其卖掉吗?曾经,“买新不买旧”是消费观念主流。如今,买卖闲置物品的人群规模越来越大,悄然带火了“二手经济”。

  闲置物品买卖中,有哪些有趣的故事,又有哪些一定要避开的“坑”?连日来,记者展开了调查。

  认真拍照、修图,写描述发布产品,跟买家就价格“拉锯”直至谈拢,快递小哥上门收货,几天后买家确认收货,货款到账。近日,长沙市民刘女士通过某闲置物品买卖平台,成功将其在公司年会上抽奖得到的一款智能手表售出,收到900元。

  “这个价格比购物网站上低了100多元,但是能卖出去我也很开心。因为我没有戴手表的习惯,也不是电子产品‘发烧友’,智能手表在我手上确实没什么用。”刘女士告诉记者,买家也认为很实惠,在交易中给了她“好评”。

  记者发现,“卖闲置、买二手”这样的场景,在如今的年轻人生活中并不罕见。让闲置物品“转”起来,已从节俭行为发展成为一种更“潮”的生活方式。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等机构发布的有关报告显示,到2025年,中国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市场的交易规模预计突破3万亿元。

  多名受访者告诉记者,“闲置物品转让群”是各小区里最活跃的微信群。在雨花区劳动路某小区内,活跃着多个这样的微信群。记者加入“闲置物品转让3群”后,发现群公告内有“交易遵循自愿、公平、等价有偿、诚实信用原则”“建议当面交易,验货无误后及时付款”等内容。

  “微信群里的闲置物品,价格往往比闲置物品买卖平台更便宜,有的甚至是象征性收点钱,还有免费赠送的情形。大家都是邻居,见面交易也让人更放心。”群友王先生说,很多时候买回来的二手物品也很“香”,不仅节约资源,还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享受到更好的生活。不少群友几乎天天盯着群里的消息,有合适的东西就拼手速“淘”回家。

  事实上,二手物品买卖早已不是新鲜事,旧货市场曾是不少老长沙人的记忆。不少买卖闲置物品的平台应运而生,近年来成为不少消费者处理闲置产品的首选。线上二手交易火爆,也引发了线下怀旧潮——不少市民网友到湾田国际旧货二手交易市场等地“打卡”淘好物。

  打开某闲置物品买卖平台,上面的物品五花八门、包罗万象——有手机、无人机、耳机、相机等各类电子产品,有衣物、厨具、书籍、化妆品、首饰等各类生活用品,甚至还有字画、邮票、纪念币等收藏品。在众多“商品”中,记者发现,有不少卖家“出售”自己的空闲时间。

  其实,这是形形的服务类商品中的一种。“某软件帮‘砍一刀’,纠结的事情帮忙做选择,推荐歌曲电影小说,还可以催学习……”记者在岳麓区卖家小唐的店铺内发现,她“出售”的空闲时间“起步价”5元,根据实际内容调整价格,仅支持线上服务。“其实‘出售’自己空闲时间的人挺多的,我是随缘接单。上大学之后,我发现零碎的空余时间实在太多了。”小唐介绍,买家的要求千奇百怪,有代买东西的,有陪打游戏的,大部分都很有趣。

  大学生刘语也是一名“出售”空闲时间的卖家,他的初衷是想多赚点生活费,同时也接触一下各行各业的人,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,大多数买家都很有礼貌。然而,此类线上交易也有风险,刘语就遇到过。有买家发来链接让他帮忙“砍价”,但是最后没有付钱。

  事实上,在二手交易平台上“出售”空闲时间的卖家并不少。帮忙看房子、浇花、照顾宠物、手抄材料、做旅游向导、跟拍摄影师……“服务类商品”尽管看不见摸不着,但实实在在给买方提供了生活便利,也为卖方提供了新的收入渠道。

  线上二手交易规模不断增加、交易方式日益多样化,各类二手交易纠纷时有发生。“卖闲置、买二手”,你有没有不愉快的经历?采访中,多名买家卖家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遭遇。

  卖家高博数年前曾在某闲置物品买卖平台出售过一台“拍立得”相机,售价600元。“买家说自己是学生,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钱,看能不能加个微信,分三次付款,每个月付200元。”高博动了“恻隐之心”,收到200元转账后,就按照买家提供的信息发货了。谁知道,收到相机后,买家拉黑了他的微信,电话也无法打通。高博在平台上数次联系该买家,也未得到回复。

  “一般在正规平台上交易还是有保障的,因为平台会暂时保存货款,买家确认收获后货款就会到卖家账上。”高博十分后悔自己当时没有在平台上交易,而是选择了盲目相信别人。

  江姝的不愉快来自于一次互换闲置物品的经历。“此前我跟对方互换了一次闲置的化妆品,过程很顺利。在第二次互换的时候很相信她,而且她提供的化妆品比我的贵一些。”后来,江姝寄出了自己的化妆品,对方却迟迟没有发货。无奈之下,她求助平台客服讨回“公道”。

  记者发现,购买电子产品时,有卖家可能会隐瞒事实,告知虚假信息;购买二手服装箱包、首饰等奢侈品,则要当心高仿假货。二手交易后维权难、监管难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
  如何在买卖闲置物品的过程中避坑?业内人士提醒,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,双方都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。交易前,用户要仔细观察对方信用状况如何、交易订单数量、交易评价好坏等;交易过程中,要注意留存聊天记录、收款记录等证据,必要时可要求打包过程全程录像,以备维权申诉时提供给相应平台,最大程度降低交易风险。明博体育

搜索